美团小姐姐暗号2025版,同城夜约会,200元1小时做完付款

当前位置: 黄山文明网>通知公告 > 正文
黄山市拟推荐2025年第二次“安徽好人”候选人事迹公示

来源: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时间:2025-09-25

  经基层推荐、征求意见等程序,拟推荐作为2025年第二次“安徽好人”候选人。现将人选事迹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9月25日至2月27日。如有异议,可在公示期间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向市文明办反映。联系电话:0559—2355755;邮箱:wmb20212021@163.com。
  经基层推荐、征求意见等程序,拟推荐作为2025年第二次“安徽好人”候选人。现将人选事迹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9月25日至2月27日。如有异议,可在公示期间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向市文明办反映。联系电话:0559—2355755;邮箱:wmb20212021@163.com。
  黄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2025年9月25日
黄山市拟推荐2025年第二次“安徽好人”候选人事迹

张公永:一句承诺,他从青丝到银发守护乡亲健康50载
  张公永,男,1954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歙县街口镇街口村村医。1972年,18岁的张公永目睹村民求医之艰辛,毅然放弃教师梦想,对时任村干部王灶水说出那句改写一生的承诺,“只要大队需要,我来做这个医生”,从此歙南山村里有了首名“赤脚医生”。五十载春秋里,他背着药箱踏遍崎岖山路,寒来暑往,成为村民心中“活的120”。累计诊疗8万人次,出诊10万余次的数字背后,是他在暴雨中蹚过激流为产妇接生,在寒冬夜翻山越岭救治高烧患儿的坚守,如今七旬高龄仍驻守村卫生室。一句承诺,化作跨越半个世纪健康的守护。
  初心:只要大队需要,我来做这个医生
  张公永出生在安徽省歙县东南一隅的街口镇,这里群山环绕,交通闭塞。20世纪50至60年代,这里公共医疗资源极为匮乏,村里常闹疟疾、麻疹,好些人得了病,没钱治只能硬扛,小病或许能够侥幸自愈,但大病却常常导致家庭因病返贫。当地流传着一句老话:“街口进街源,只见青山不见田,蓑衣当棉被,辣椒作咸盐?!闭庋娜兆永?,村里人最怕生病——一病就塌了家。
  1972年,时年18岁的张公永以优异的成绩从街口巨川中学毕业,正期待着中专择业的选择。他心中怀有教书育人的崇高理想,渴望成为一名教师,既能传授知识实现个人价值,又可确保未来的稳定生活。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时任村干部的王灶水找到了他,希望张公永能凭借自己的学识投身医学,为家乡培养出一名医生,解决大队里无医可用的困境。张公永深知这一请求背后的重量,一边是自己长久以来的梦想,另一边则是少年时期亲眼看见的村民遭受病痛折磨的情景。
  正当他在两者之间徘徊不定之时,他读到了毛主席在1965年6月26日提出的“医疗卫生工作重点应向农村转移,培养大量适合农村条件的医生,为农民提供医疗服务”的指示,这给了他很大的启示。那晚他翻来覆去睡不着,想起村民咳血没钱治的样子,他最终决定放弃成为教师的梦想,毅然答应了王灶水的请求?!爸灰蠖有枰?,我来做这个医生。”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承诺,更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使命。不久之后,张公永报考了歙县五七学校的新医科班。从此,张公永开始了他的行医之路。经过系统性的培训学习,两年后,他很快掌握了一定的医学知识并取得相关资质,学成归来后回到家乡,开始背起了药箱,守护乡亲健康。“刚开始,村里行医的条件非常艰苦,一来场所简陋,二来药品也很少,有些药材还需要到山上采……”张公永回忆道,虽然当时的条件简陋,但是每次看到村民恢复健康,内心十分欣慰,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守护:小渔村里的“活的120”
  在街口村村民心中,张公永的名字总是伴随着夜晚手电筒的微光和蜿蜒崎岖的山路。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半夜打雷,只要村民有求,他总能即刻响应,迅速抵达。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老者与病患,他更是不辞辛劳,亲自送医送药上门,总不忘问一句“今天好点没?”。在他眼中,每一个生命都应被温柔对待。村里孩子都认得他背药箱的背影,村里老人常说,“这50年里,张医生从阎王爷手里抢回多少条命哟!”。回忆起自己的行医生涯,张公永坦言已难以数清哪一次最为深刻。然而,有一次惊心动魄的急救经历却永远铭刻在他的记忆中。
  那是1988年的一个深夜,村卫生室的大门门板半夜被拍得砰砰响,“张医生救命??!”刚从梦中惊醒的张公永开门就看见棉袄都没扣上的村民满头大汗,眼神中满是焦急,显然家中发生了紧急情况。他二话不说拿起药箱,点亮手电筒,便随村民们奔向事发地点。途中,他得知原来是住在高山上的一个家庭中,孕妇在家中分娩时出现了大出血,接生婆也无力止血。家人情急之下才想到下山找张医生求助。了解情况后,张公永加快步伐,15分钟爬完40分钟山路。到达现场后,张公永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迅速采取了有效的急救措施。经过他的努力,大出血得到了控制,最终母子平安。那晚他救回两条命,从此成了村民口中的“活的120”。而类似的故事在他的行医生涯中数不胜数。据不完全统计,张公永50年间累计诊疗人次8万人,出诊及上门服务10万人次。
  责任:背了50余年的药箱,仍在肩
  如今,张公永已年过七旬,他没有选择退休而是仍然坚守在基层医疗一线。更是创新推行的“坐诊+巡诊+网诊”服务诊疗模式,每周三天在村卫生室接诊,两天入户为行动不便患者检查,还通过微信为外出务工村民提供远程问诊?!按蠹倚盼?,我更得对得起人?!闭馐钦乓缴39以谧毂叩幕坝铩N蘼酃ぷ鞫嗝捶泵?,他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热情,购买了大量医学书籍,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深入研读。为了更好地服务乡亲们,他还自费前往河南,拜名医刘冠军为师,专注于中医治疗的学习,并免费为村民们提供基本健康检查和疾病预防知识讲座。通过这些努力,他成功地缓解了许多老年村民长期遭受的颈肩腰腿疼痛问题,赢得了广泛赞誉。尽管随着交通的便利和乡村医疗水平的提高,张公永出诊的机会逐渐减少,但他坚定地说:“只要村里百姓有需要,我就会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div>
  五十载风雨兼程,青丝已成白发,唯有药箱依旧。从18岁那声“只要大队需要”的承诺,到七旬高龄仍躬身诊台,从手电筒照亮的夜路,到微信问诊的微光,张公永用半生脚步丈量医者仁心,照见医者最本真的模样:一句誓言,一生奔赴;一份信任,万山无阻。
 
倪国初:二十万公里初心路,他用镜头为310位老兵留住时代勋章
  倪国初,男,1954年12月生,中共党员,原黄山市国家税务局退休干部。在部队服役期间,他多次立功受奖,被评为原陆军第50军“学雷锋标兵”,转业后他爱岗敬业、工作积极,获评全国税务系统优秀税务工作者,退休后的十年间,他行程20余万公里,足迹遍布黄山市的行政村与社区,为寻访到的310余位老兵拍摄照片,用光影记录下一段又一段红色记忆。他的事迹多次被新华社网络客户端、人民网、安徽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先后获评“黄山好人”“安徽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寻访老兵,他动情记录每张面孔,“只希望有人能记住他们”
  2016年的秋天,爱好摄影的倪国初和朋友到歙县采风,无意间拍摄到了一位在田间劳作的老农,在随后的攀谈中,他得知老农曾是一名老兵,退伍之后便再没有认真拍过照了??醋爬媳成系闹逦疲吖跸萑肓嘶匾洹?972年,18岁的他应征入伍,开启了10年军旅生活,在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荣立三等功?!澳阋驳惫?,要不以后就拍老兵吧?!焙糜训奶嵋槿媚吖趸毓窭矗刑?,“老兵拍老兵!就这么干!”
  倪国初很快行动起来,开始在当地遍寻老兵。有些老兵住在深山里,车子上不去,只能靠步行;有的要上门拍摄两三次才能拍出满意的照片;有的路程遥远,来回一趟将近300公里……在拍摄抗美援朝老兵王利志时,倪国初驱车几十公里后又步行了5里陡峭山路,历经3个多小时的奔波才找到老人住处,尽管走得一身疲惫,可当他看到老人身着褪色军装但胸前的奖章却擦得锃亮、颤着双腿拄着拐杖但胸膛却依旧傲然挺拔的样子时,所有的辛苦都烟消云散了,只暗下决心,一定要为更多老兵留下珍贵的影像,一定要让更多的人记住他们!
  怀揣着对老兵的特殊情感,倪国初一拍就是好几年,可越拍他心里越慌。为抗美援朝老兵程居好拍照时,倪国初总共上门三次,前两次见老人精神头还挺不错的,没想到第三次上门送照片时,老人家就已经卧床不起了,不久之后便去世了。在他拍摄过的310余位老兵中,目前已有40多位离世。匆匆飞逝的时间,带走了太多人,倪国初开始有了紧迫感,“寻访老兵的本质是记录一段历史,老兵已老,他们等不起,而我必须跑赢时间、留下他们人生中关于历史和时代的记忆”。
  帮助老兵,他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希望他们能得到更多的温暖”
  “为老兵留影像,除了留住印记、表达敬意,更希望自己对他们的关注关爱能够传递温暖,能够提供帮助?!比粘9低ㄖ校坏┝私獾嚼媳堑乃咔蠛屠?,倪国初便会第一时间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解释,遇上自己也不明白的,就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尽全力牵线搭桥。
  “抗战老兵白志明家三代人中有7人当兵,抗战老兵谢芹用退休金资助了12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抗美援朝老兵齐家义71年来一直珍藏着因掩护自己而牺牲的战友的照片……你说,怎么能不为他们的家国情怀而感动呢?你说,我怎么能不为他们去努力做点什么呢?”倪国初十分动情地说。每每去深山里拍摄老兵,或者遇上老兵康复出院、生日过寿等情况,他上门时总会拎些水果牛奶等以表关心。2024年4月,黟县抗美援朝老兵汪治华百岁生日时,倪国初特地携夫人上门为其庆祝,当他看到老人前几日不慎摔伤卧床,很是担忧心疼,在陪伴老人度过了一个温馨快乐的生日后,临走前他悄悄放了500元钱在老人床头。
  除了生活中对老兵关心关爱,倪国初还主动和原工作单位黄山市税务局联动,与2名被聘为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导师的业务骨干一同,大力宣传落实退役士兵和随军家属税费优惠政策。黄山美澳新型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法人是退役军人,公司也积极吸纳了很多退役军人就业,倪国初多次前往该企业采风拍照,交谈间还会热情讲解有关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的税费减免政策。没有拍照计划的日子里,他也闲不住,时刻关注着“志愿黄山”平台的活动发布,积极参与到文明实践、乡村振兴尤其是拥军优属等各类志愿活动之中,不遗余力为老兵和退役军人送去温暖。
  宣传老兵,他感染影响着一群人,“希望全社会更加崇尚英雄”
  倪国初用光影追寻老兵的故事引来各层级多家媒体对他进行采访,他的事迹也渐渐传播开来,在他的影响下,2023年初黄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了“军魂荣光”退役军人留影志愿服务队,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参与其中并肩作战。有了组织,倪国初拍照的劲头更足了。历时3个月,服务队共为全市67名荣立个人二等功及以上的优秀退役军人拍照留念,同年7月这67名功臣照片在黄山市美术馆“军魂荣光·戎耀黄山”主题摄影展上展出,吸引近三万人参观,收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打响了退役军人工作品牌,为黄山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贡献了积极力量??凑沟娜嗣欠追妆硎?,“在一张张肖像背后,是一个个生动的人,在了解他们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心灵的感动与精神的洗礼!”这些寻访日记、老兵影像和革命故事之后都被他整编成册,自费印刷了《寻找老兵》画册,逐一登门送给老兵留作纪念。
  为了更生动地宣传老兵故事,倪国初多次促成市直机关单位、社会组织等共同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活动,通过上门慰问老兵、听老兵讲述革命故事等方式,号召党员、团员、学生等更广大的群体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将这份动人的家国情怀接续传承下去。今年恰值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倪国初牵头组织了徽州区税务局和歙县税务局的青年干部来到抗日战争老兵家开展走访慰问,听老兵讲革命故事,面对面接受红色教育。9月3日,他应邀走进黄山屯溪百鸟亭小学教育集团江南实验小学讲述红色故事,以“回溯烽火岁月、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开学第一课”。
  如今,倪国初的“老兵照相馆”仍在不断追寻着,他用诚挚的情感和普通人的视角记录影像、定格时光,为宏大革命历史填补了血肉鲜活的草根记忆,让沉默的大多数在时代长河中留下真实可触的生命脉搏。倪国初说,自己还有两个梦想正在进行中,那就是在2027年建军100周年前夕能够出版一本老兵画册,举办一次老兵摄影展?!爸灰一鼓玫闷鹣嗷?、跑得动路,就会坚持寻拍下去,一定要为老兵们多留下一些影像!”手握相机、笑意盈盈,这一刻他仿佛又成了那名充满坚定初心和使命担当的年轻的兵!
(一审:周隆行 二审:胡敏 三审:程薇)

责任编辑: 周隆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京市| 甘泉县| 三原县| 金川县| 襄樊市| 乐昌市| 如皋市| 大余县| 金溪县| 福清市| 怀安县| 长寿区| 交城县| 永新县| 平顶山市| 连江县| 枝江市| 屯昌县| 宜兰市| 宕昌县| 隆子县| 崇左市| 仙桃市| 松溪县| 开化县| 莎车县| 苍溪县| 无锡市| 兴文县| 孙吴县| 四川省| 顺义区| 兴化市| 承德县| 博野县| 浮梁县| 宜丰县| 历史| 乐东| 凤山市| 临夏市|